分类: 动画

  • 前两天看见别人画的草莓熊简单又可爱。也想照着描一个,因为不会画画把脸画窄了,越看越觉着像一个很可增的人,想起来是谁时候把自己差点恶心吐了。
  • 买了一个很可爱的三眼摆件,还想再买几个,正好看见名创有盲盒,买之前还看了下攻略,结果开出个美美!也是我之前没看清,觉得就算不是三眼其他角色放在桌子上也不难看,要知道有美美绝对不会去尝试。实在太膈应这个角色了,又丑。放在闲鱼上觉得也不会有人买的,别看上映的时候被各种喜欢表明立场的赞颂,在闲鱼上这一款最便宜。
  • 太讨厌迪士尼了。
在听:
Righteous Prey:抓第一个凶手的地方写得真好啊。三福总是这样,似乎也就是冷静的平铺直叙,却特别的抓人,有戏剧性而不显得刻意,还很好玩。
看完:
「万神殿」:难看。刘宇昆真是不行,想想看他写个长篇就需要照搬史书,可能是真没有构造故事结构和人物性格的能力。写情绪驱动的短篇还行,来真的就不行了。且不说科幻设定多么陈旧,缺乏想象力,推动故事经常要靠某一个角色的固执和其他人的劝说来进行,一个段落结束之后不太会衔接下一个段落,像写连载一样没有方向。因为角色只是工具所以也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的。就这还爱字当头,这爱也就是个字吧…
在玩:
异度3终于可以随时拔刀了。开始好像太厉害了影响到游戏的乐趣,后来去挑战高自己二十多级的怪,一分多钟内看看是我先砍死他还是他先砍死我,十分刺激。
在读:
《初出茅庐破大案》:仿佛在看黑白电影
《杀手寓言》:发现这个作者画的人好难分辨啊,好几个角色都是黑道的背头,全靠衣服和发色区分。
Gardens of the Moon:夜里醒了的时候看了一点,仍然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
在听:
Righteous Prey:虽然三福已经七十多岁了,可比特币,Zoom Meeting等等新形势,一直跟得上。
在看:
《万神殿》:越看越觉得不好看。两个特别不喜欢的短板,剧本想象力不够,过时,矛盾推进不好,配音动画气太重,没活力。而剧本是刘宇昆,配音也有不少演技还不错的演员。另外,最近好多部电影都出现了对原爆的歉意,只能说是对国际关系的一种反应吧。
TO:看了蒙古的部分,那时的可爱又助长了现在的焦虑。

Version

我怎么总会错过自己想要的东西呢。

我自己的早年买的盗版银英有很多错漏。前几年的两版银英,都因为传说翻译不太令人满意而没买,这两天看了新篇动画又想买了,因为断货在淘宝上已经卖到一千多块钱。亚马逊现在不再卖书,而我好长时间都没有想起还有当当这地方。等我想起来才发现当当不但有,还双十一打五折,才一百多块,可是早卖完了。要是我早几天想起来就买到了!

每次想买个啥总是这样历尽坎坷,买个巴基松松都历尽坎坷花了好几年,气死我了。

网上现在又几乎找不到一个可靠的版本。

以前的OVA,第二章在杨身边作为华生的角色从拉欧变成了亚典波罗。我一直对这一改编不满意。角色体现的是普通将官视角,也为了让杨有机会解释自己的战术,而小菠萝好歹也是一代名将,和杨又很熟悉,不至于像拉欧一样目瞪口呆。新版的一个优点就是,把这里换回了拉欧。可是不知为什么,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小说,所有的版本都在这里按照OVA把拉欧换成了菠萝,开始还以为是作者自己的修改,可看过正版的两章试读,并没有这种改动。所以对整个版本就失去了信任,这里是我知道的,谁知道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地方擅自乱改。

纸质书又买不到,我现在又特别想看,越买不到越想看。

啊啊啊我现在就想看。

AD

可能是因为自己真的不年轻了,《灵能II》的第六七集,不太觉得感动,倒是感叹,到底还是给小朋友看的动画啊,大人的成长可不是这样的。

倒不是说成熟的大人有能力应对一切,不会动摇软弱,不会怀疑自己,不会犯错。相反,越是成年人,生活中无法掌握的东西,不能解决的问题,可能会越多。

而成熟的人的成长,未必是崩坏到顿悟这样的过程,就像卢瑟,生活中和工作上那么多的无奈和无力,他甚至忍不住向里根追问答案,但最终,在对家人的爱和自己的信念之下,还是能以最好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发糕2》的结尾,一切看似还是原样,台词都是相同的,却还是可以感觉到,有什么改变了,变好了。这是我喜欢的,成年人的成长方式。

也不是硬要比较,毕竟是完全不同类型,不同受众,不同主题的电影。可能我还是始终不能习惯日本作品这种过于随便的处理方式吧。把对事物的判断力,对朋友的观察力,忽然降低一个层次,让角色进入绝境,在成长为以前的样子,可能创作者自己也不知道这样的人再成长一些会是怎么个样子吧,又要在角色身上制造冲突。

但还是挺喜欢ONE,日本这中二的善良,美国那傻傻的热情,其实都挺珍贵的。


三福写的真好啊,还是那个老观点,他写得不好的时候,已经比绝大多数侦探小说作家都好太多,就不要说写得好的时候了。

去年的Virgil就展现了非常出色的探案节奏,今年我简直是完全被作者牵着走了。不光如此,三福的角色塑造,日常场景,也都太棒了。开篇遇见热气球的地方,充满了生活气,而且他的生活气,不完全是罗哩叭嗦地闲话,而是经过相当精炼的,生活中的人未必说话全都那么有趣,但有可能说出这么有趣的话来,三福就是提炼了这种有趣。

还喜欢三福的一点是,很少有那种以前有某个心结,非得凭着破了案抓到凶手才能解决成长的情节。那种故事也不能说不好,对于系列作品来说,这样的主线,可能在一段时间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可是主线总是需要解决的,解决的一本可能会达到系列的高峰,之后却很可能难以为继,作者要么急于复制之前的成功,去创造一条类似的主线,或者无所适从,不知道再怎么发展好,往往就此开始走下坡路。

而三福的系列,探案对主角们来说,就是工作,主角们有着各自的生活,有时候和案情有交叉,有时候和案情毫无关系,这种若即若离,反而让角色显得更亲切了,因为这就像多数人的工作与生活一样。

虽然他的书一直不走深沉路线,可从写作技巧说,真能算的上我看过的侦探小说作家里最好的了。我觉得他比劳伦斯布洛克,丹尼斯勒翰这些都好。

车枪球

对短片兴趣一直不是很大,比较喜欢不慌不忙的铺排,而短片需要在在十几分钟内完成表达,往往会过于急切,过于主题鲜明。网飞这个,真有点跟风看的意思,期待不大,收获也不多。

虽说一直在玩游戏,可还是挺惊讶现在对人物的模拟已经做得这么厉害了,好几次第一眼都分辨不出是不是真人,这方面的技术发展的真快,八九年前,在PS3上玩游戏,就被感叹,这个不是电影吗,简直就像真的一样,而那时的3D动画表现,放到现在连网游都不如。想想这些技术发展到最后,大概可以让去世,老去的演员们重新出现在银幕上,会很有意思吧。

不过所有人物模拟的3D动画,看起啦都太像游戏了。也是好玩,游戏里出现这样的场景,会惊叹,好有电影感,而做成短片,又觉得像游戏的过场动画。可能也因为,完全拟人的动画角色,出现在真正电影里的机会不是很多吧,即使偶有出现,也常是漫改或者游戏改编作品。大公司出品的3D动画,基本上还是用的卡通建模,成年人的拟真3D形象,印象里都是在游戏里出现的。要是真这样细致的拍一部完整的电影,成本太高了,而且视频捕捉还是要找真人来演。

暴露的部分很无聊,像HBO电视剧似的,仿佛这样就够成人,好肤浅的成人。证人里裸露和主题完全脱节,显得特别虚伪,看蜘蛛侠的时候莫名的不能喜欢,这个是有原因的不能喜欢。第一集更是有意思,好像是为女性发声,同时消费女性身体,最好玩的是,看了眼原著,女主角的身体是车祸造成的,她为了迎合坏人的男人心态编造个强奸故事,因为他们爱听这个,动画没有保留这段,还是按强奸拍,又是为了迎合谁呢,怪讽刺的。

倒也体现了CG的优势,要是真人来拍,特别是到证人里那个程度,我就会很不舒服了,担心演员拍摄的时候会不会遭遇什么,承受很大的压力,用人偶就没关系了(好像也不是完全没关系)。

短片果然在环境背景建立上还是粗暴,不太讲逻辑,就牧场怪兽做得不错。一直在想为什么会有怪兽,怪兽为什么会从半空现身,从前面看,好像和别的好些短片一样,强制让观众接受设定,但结尾一下给出了答案,还完成了入侵者与保护家园者的反转,浇凉热血,只用了一个镜头,真是挺厉害的。

说是跟风吧,最总决定要看还是因为里面有斯卡奇的改编吧。前阵子看到有人评论他,别人很费力才能及格的题目,他轻易就能做到七八十分,可是要努点力就能达到九十一百分,他又不愿意使这点劲。这是他的缺点,同时也是可爱的地方。糙话讽刺和淘气是他的特色,但并不是核心,藏在后面对地球,人类,生活的热爱,才是他作品活力的所在。而且他真是机灵啊,和如今那么多把女权直戳到读者脸上的作品比,他用诡叙让读者直接审视自己的性别成见,就聪明得多。从他的小说改编的几部,从影片角度乏善可陈,而比起那些个深刻成人,可能因为年纪大了,我更愿意听一个老朋友眉飞色舞地扯些有的没的俏皮话。

可我年纪也还没大到可以欣赏齐马蓝。那个中老年人的思维,还他妈的回归自我,回归本源,本源是他妈的奴隶啊,眼前只有个蓝方块,这思想钢印打得还真够深的,一个见识过宇宙的思想回去擦你大爷的游泳池。

原著更为恶心,一再暗示科技让人类失去自我。对这类科学恐惧型的科幻简直厌恶透了,正是科技才让底层的人有机会摆脱他们的压迫桎梏,让女性可以打破体力的局限和男性站在平等的地位,让穷乡僻壤的小孩子也有可能接触到无尽的知识资源,而有钱有闲的人,就特别喜欢无病呻吟着觉着奴隶,乡下人,劳动者即使提升了自己,见过了市面,也该离开现代化的一切,回到不用思考卖力干活的本源去,不但没威胁了,还适合观赏,赞叹简单之美。

再说了,也还好齐马只是个小小的机器奴隶,初始世界只是块瓷砖,往周围看看,对自己当初世界的追求能把现在的世界变成什么样子,也不用说什么了。

RWBY

真是一只可爱的猴子呢。

可惜就打了两次,这就是全部了。

设计很酷的武器不容易,发掘武器的能力,一直打出新鲜更难吧。

Co

这两年看电影,经常会觉得预料性很强,看开头知道结尾,看到某个情节就能非常准确地猜到下面会发生什么,有时镜头会是怎样都能准确地预测到,甚至会产生一种类似侦探小说猜到了凶手,作者还在卖关子时的焦虑感。

开始觉得是编剧导演的不求进取,渐渐又觉得,相比于刻意扭转,把宝押在意外上的一惊一乍,有规律可循的电影经常质量会好点,看着舒服点。

通俗电影和书看得太多了难免会这样吧。CoCo中相认的一场,听见旁边的几个观众惊呼,啊!以及重映星战的时候,那句台词时也有人惊呼。还是挺羡慕的,自己其实是失去了一些乐趣。

也没办法啊,因为创作规律就是这么多,看多了自然就熟悉了,比如一个偷抢片,最后无非是四种组合,作案成功人成长,作案成功人死,作案失败人成长,作案失败人死。随着剧情发展,渐渐能看出电影的风格和意图,比如轻喜剧,主角幽默不像坏人,大概就是结局一。如果主角不像坏人而电影较严肃,三的可能性就多点。如果作案中杀死了好人,那么结局二四的可能性大点,视主角为人也有虚晃一枪的可能…

电影不是真实世界,不具有真实世界的复杂性,而且电影有表达目的,大概知道想表达什么,也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了。

故事的发展有很多分叉,编剧会选择自己需要的那一个,好编剧会选择最好的那个,看得多了知道哪个是最好的,所以也就会觉得意料之内了吧。

更了不起的创作者能冲出规律,找到一条新鲜又合乎情理的不寻常之路,或者给旧路以更为别致的装点,令其焕发新的光彩。但这是很难达到的高度,可遇不可求。

所以对于Coco,还有类似类型和质量的电影,虽然程序化,倒更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因为这些还是抓得住的。

不过我学这个干啥,现在看电影就看哪个演员顺眼。

Logo

对于《乐高蝙蝠侠》,其实有点失望,大家都说好,却并没有太多的新奇,虽然比正体是好了很多的。乐高也够利欲熏心的,蝙蝠侠各种套装不算,还要单开一个系列卖套装。我也玩这个,满眼看的就是钱钱钱,不时在想,如果用真砖作定格,花的钱大概比现在多。

好在我的主要目的是做时轮的MOC,并不很需要现代风格的砖。等哪天把白塔搭出来,我就红了。

原来瑞你泽维格演《甜心先生》的时候不太酸啊,她是什么时候变成后来那种讨厌的样子和演技的?还记得我买的VCD很奇怪,在两个人表白的时候,忽然冒出一句中文的旁白“我爱你”,吓了我一跳,不知怎么,还觉得挺浪漫的。

没有去年那部大圣,今年的大鱼会不会好过点?

都是不关心的,可各种声音真是太吵了,无法完全躲开。

有人放屁了吗?

中午带着耳机睡觉,隐约会担心耳机没插牢,被人发现自己在听90年代劲歌金曲。

对音乐是没有识别能力啊,小死给的歌也还没听完。虽然有些是好听的,可是听歌总不能专心,即使专心了很快便会困。但似乎也不能分心,上学的时候别人戴耳机学习,我也想这样,带上脑子里里立刻一团浆糊。

对声音一直不像画面接收得那么好。

看电影却会在乎音乐,音效,特别是演员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

所以说是喜欢带有画面感的声音吗?

版权所有 © 2024 Roof of the Winespring Brothers

主题设计 Anders Noren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