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人》,本来不太想看,因为实在太长,用晚上一个小时多点的玩乐时间看,几天下来都得变成电视剧了。而且我怀疑自己现在没那么爱看电影,不能坚持三个多小时。

结果礼拜六下午就看完了,发觉自己还是喜欢看电影的。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吧。

那么多人,谁是谁经常也是晕晕乎乎的,可能得再来三个半小时才能完全弄明白,但这并不急切却暗含张力的叙事手法,一些镜头里的小调皮,看似缓慢却暗暗配合着主角心情的结尾,不知不觉地还是吸引着我。和《好家伙》比较什么的我也说不清楚,要让我从有理有据地讲那儿好,那还需要再仔细看看,但笼统地说,看完之后,我确实理解了,马丁·斯科塞斯前一阵子想说的是什么意思,是怎样的电影了。

但是我觉得他多少还是堆错了对象,我觉着现在商业电影不思进取的罪魁祸首是迪士尼。

一直不知道小女孩喜欢爱莎,是爱她独立且有强大的力量,还是因为她的裙子好看。后来是迪士尼自己通过第二集给出了答案。

假如宣传种族歧视,军国主义能赚大钱,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拍吧,也许还会拍得更愉快,因为内在气质更符合。

这个公司真是坏到根子里了,所以才能拍出《大梦想家》,把资本对作者的碾压不太粉饰地当成梦想的实现和对作者的救赎来表现。斯科塞斯把矛头指向漫威,实际上妇联宇宙还是为超级英雄电影带来了很多新意的,而抹杀这些新意和趣味的的,就是迪士尼。

可不就是主题乐园吗,迪士尼就是做这个的呀。他就是要把一切属于电影的变成主题乐园。艺术就不要说了,情怀,谁相信有呢,算计倒是看得一清二楚的。更恶心的是,满口孩子孩子的,把利益,剥削等等一切恶心的东西都埋在虚假的温情之下,那些员工怕破坏孩子梦想连晕倒都不敢的故事,背后的公司是多么冷酷狰狞啊。

也看了《婚姻故事》,完全是因为亚当司机看的。美国知识分子婚姻内外矛盾题材的电影我一直都觉得就那么回事儿,也没什么共鸣,虽然这种电影往往很能体现时代思潮,对时代思潮一样没什么兴趣。电影本身似乎有个暗潮到迸发的过程,可还有个劳拉邓恩,演员本身我倒是蛮喜欢,角色就真是又吵又夸张。

斯嘉丽约翰逊大概算是发育得最好的童星了吧,我觉得她在镜头前很好看,只是女演员的演技我完全不会辨别,所以只是觉得很好看。对亚当司机其实我也不太能判断,只知道他是特别容易让我有好感的那类演员,否则也不会那么深仇大恨地认识,现在却非常喜欢了,他那个脸做各种表情,我都非常容易被触动。电影中的表现很能打动我,唱歌从半开玩笑到动感情的那一瞬间,心给挖了一下似的,这也就我对演员得所有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