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的留废,关系到受害者和凶手的生命,从感性去考虑,两边都有必须如此的理由,恐怕永远得不出答案。当本质并不坏的青年,被各种不幸的因素推上死刑台的时候,当犯人真心而虔诚地忏悔的时候,特别在当事人被处死之后却证明是冤案的时候,是很容易想到去反对死刑的,因为死亡剥夺了一切可能性,悔改,补偿,沉冤得雪都不可能了。而对于那些向前妻泼汽油的恶棍,以杀人为乐的连环杀手,无差别屠杀的狂信者,则不由会期待,即使无法把被害者承受的痛苦施加到他们身上,至少通过剥夺他们的生命能给死者的家人一点点安慰,让世界稍微有一点公平。

所以我觉得,可能还要以客观上能否减少恶性案件发生而不是主观上的情绪作为衡量标准。但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普通人不能有想法的世界里的异想天开。实际的立法,在客观主观之外,考虑更多的没准还是我根本不想知道的恶心东西。我想来想去,也就和玩《巫师》时为选择小恶而纠结,干脆选死人少的又觉得是是推卸责任給数据的玩家心态差不多,说了一堆,真实的作用不过是,万一谁看见了这一堆屁话,会觉得我很深刻呢的幻想。

可这点幻想能令人快乐。

书本身以通俗小说的标准来看写的还挺好的。伏笔,暗示和误导都操作得很恰当,悬念保持的不错,一直有着能吸引人看下去的节奏。可能因为手法很娴熟,有时候倒觉得缺乏亲切感,不太能投入,算是别扭读者的挑剔吧。

把重点放在对个人的描写上,并没有给出一个支持或反对的答案,最终只是描述了夺去生命给主角们带来的无法放下的重压,美国作家写就比较容易滑到《大卫戈尔的一生》去,可能因为日本不是两党制,政治理念没那么打包配送,纠结于角色自身的人性,看起更舒服一些。

无论怎样,最终痛苦的还是有良知的人,好人总会比坏人活得更痛苦些,最后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奇怪的是,并不觉得这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