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Wes Anderson

对韦斯安德森的厌恶,终于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其实我从狐狸爸爸就开始不太喜欢他,而那部电影让人不敢去讨厌,而这让人不敢讨厌,也是他讨厌的地方之一。

什么政治隐喻都是其次了。虽然这点也很low,最近看了《西部世界》,玩了《底特律》,还有其他的映射压迫制度的作品,都是十分幼稚地讲了类似的,在第一世界幸福地生活着的人们想象中的奴役和解放。蠢是蠢,可总算在各自的领域能有一定的趣味,但在韦斯安德森这里,他本人的赋予电影的傲慢感觉,已经完全压制了任何真挚的可能性,他的角色,丫的表达都是高高在上的,而且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何不食肉糜的高高在上,所以他讲任何道理,都是不真诚的。

而动画片的手法,其实是无数过去的动画短片使用过的,特别是过去的东欧,也包括过去的中国,类似的节奏和表现方式,都远比他出色。

人物那么丑,狗那么丑,每一帧,每一个姿态都令人不适,甚至有张艺谋感,既然是动画,这不适该全算在导演账上。太讨厌了,太讨厌了!

和一切不平等,一切特权,一切不公正一样讨厌。

月升王国

看完了又想了想,还是不能说喜欢。

可能对这类题材本身有抗拒感,用小孩替大人说话。小孩天真的一面和不天真的一面,都有些做作,要说句不好,没准一顶“你没童心”的大帽子就能扣过来。这帽子比五毛还难顶呢。

对于小孩代言大人,是很有疑虑的,总体上觉得不对,借助小孩的天真来表达好像有点狡猾,特别是有时候小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服从大人的选择,只是为了符合大人的审美,取悦大人。好像以前也说过,我最同情的一种小孩,是小学女班长。所以通过小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总觉着对小孩不太公平。

牵扯到性的方面就更不能接受。像以前在豆瓣上看到的一套小女孩很浓艳的照片,我觉得其中的性暗示不是我想多了,很认真的认为那是犯罪。但同时《阳光小美女》又可以接受,而且认为非常有意思。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一直都没有想明白。

没有想明白的还有洗脑的问题,如果我有个小孩,有一天发现他的三观和我的背道而驰,我该怎么做呢,该把他的纠正成我的,因为我的才是正确的,还是不去刻意的影响他,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人,而不是我想做的人?这点都想不清楚,还真是没法养孩子。

上面两段都和电影没关系啊。

这个导演的电影,我也就看过一部狐狸爸爸,不知道XY轴移动的二次元明信片拍法,中央对齐,是不是他的固定风格,看起来倒还是挺好玩的,周传基老师看了又会怎么想呢。其实我也一点都不了解周传基老师啊。

开头一直挺喜欢,到小男孩小女孩见面,进入正题了,就感觉一般了。整部电影都是看其他人的戏兴致更高一点。

有的人是不知怎么就不被人喜欢了,就孤独了,想改变却越弄越糟,有些人是觉得别人不好,世界不好,自己选择隔绝。小男孩那边很明确,小女孩有点像后一种,但又不完全是,应该有点自虐型撒娇的意思,可惜演出来的只是个永远一张鄙视脸的不高兴。从情节上我是理解这个角色的,但看着这气包子小脸,一会儿就会小心眼儿地意气用事起来,哼,你爹妈混蛋跟别人有个屎关系,瞪TM什么瞪。演员是个小孩子,所以还是导演的问题。

穿耳环是非常不喜欢,是隐喻吗,如果是,很讨厌,如果不是,又觉着自己有些龌龊,都不是愉快的感受。而且看着就很疼。

最喜欢的角色还是被扎了一刀的小孩,个人怪癖真是没办法。

对这个导演还是有点疏远感,包括狐狸爸爸,不是说他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像狐狸爸爸简直是伟光正,如果电影是人,那会是个很漂亮,很值得尊敬的人。知道他非常好,还知道跟他做朋友会把自己搞得非常紧张,所以还是保持距离好一点。

这就是传说中的无产阶级自卑感吧。

版权所有 © 2024 Roof of the Winespring Brothers

主题设计 Anders Noren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