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看书

朝图能不去就不会再去了,实在太地狱。别的图书馆早就恢复开放了,他那里进去还要刷身份证,书桌座位还用亚克力板隔起来,一进去仿佛回到两年前,噩梦一样。真不愧是朝阳区。

掰泥

出版商的恶心人不分国内国外啊。其实这本书里都没有提过一句威尼斯,电影只是基于,书怎么还跟着电影改名字。

Year

糊里糊涂地今年又要结束了。

年初进什么建筑前,总是下意识地掏手机,然后想,啊,不用了。快夏天的时候这个习惯才彻底消失。在那时,可能自己也有意无意地在埋那些记忆吧,开始觉得去年的一切是特别特别遥远的过去。路边的小房子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完全没有注意到。有些关掉的店铺门上还留着二维码,会想如果现在扫它能看到什么,但是完全不会真的去扫,想象一下这个动作已经很恶心。后来这些二维码渐渐也没有了。

但也并没有什么光明。夏天的时候,听到比较保守的同事也在悄悄地说,去年虽然糟糕,但还觉得只要封控结束,一切就会好起来。今年看清楚了,一切都不会好。他甚至比我还消极,认为即使…..,…建立起来就很难回去了。大概很多人都是类似的想法吧。办公室里说时事的也变得多起来,以前聊天很少说这些事情。生活里乐趣多的时候,政治是隐身的,现在不关心政治也要担心自己的生活。好一点的是,主战派的声音没有去年那么响了,以为是可以效仿的闪电战变成了疯狂动物城的闪电,以色列那边也对我们来说是很近的事情,能感受到战争有多么可怕。

中间又感染了一次,还怀疑自己是不是脑雾,因为有好几次好像有几分钟空白完全想不起来刚才在干什么。也可能是焦虑和心不在焉都加重的结果。原来说要出去玩,最后也哪里都没去,就会看着那些满嘴“中国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去外国干什么”的人生气。

今年在GR上最后又被迫把challenge从40本改成35本,最后一本现在看在挣扎着,争取明天能及时看完。也没看到什么特别好的书。把Cork O’Connor 系列追平了。看第一本还是在2016年,那时候好看的书那么多,这本根本不入眼,现在却把整个系列看了个差不多。倒不是说后面写的多么好,也不是我的口味变了,而是现在的书太难看了,不看这个看什么呢,深柜哭哭啼啼地描述自己怎么分尸,最后还想把儿子杀了?两次爱上变态的职业女性,女儿也是变态?除了作者需要的时候根本看不出来是阿斯伯格的女性非裔阿斯伯格?反转反转再反转的政治正确女性主义GR最受欢迎,Audible特别推荐,豆瓣高分实际屎都不如的当代畅销悬疑小说?至少Cork这老直男在保留地追踪坏蛋还是在舒适区的。一个系列追到最近的一本也没有喜欢上哪个角色,只是不膈应人。但是不膈应人在现在已经是很难得的了。而且这个系列还算比较稳定,不像老Longmire,被电视剧带着走越写越遭,到现在也缓不过来。

明年的challenge还想定成40本,想再看点奇幻小说,Kindle最近又用起来了可以多看几本。

电影也很难看,也是能看到一部不膈应人的就谢天谢地。能感觉到电影人都小心翼翼的,怎么能拍的出好电影呢。观众倒也差不多。有一回看到有个人在《旺卡》下面问,我是INTP水瓶座适合看吗… 难怪《芭比》之流能大爆。哪儿哪儿都是玛格罗比,安雅,查拉梅他们斤斤计较的脸。《海王2》和一部分《印第5》还算能看,但能看的也是不太属于现在的部分。港片就更别提了,不时想起多久没看港片了,现在港片什么样啊,一看演员表,从张继聪往后全特么丑八怪。

其实我也不能说真的讨厌丑八怪。那几位也越来越丑了,年纪大,身体的状况不好,明显的一年比一年丑。还想着今年就结束了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年也是结束了。但实际上还是那个样子,焦虑着又被安慰着,开心的时候是真开心。

最稳定的还是游戏啊。今年买了SteamDeck。这个胳膊机,好些人觉得是鸡肋,对我来说可太好用了。现在不有耐心伸着脖子对着电脑屏幕玩游戏了,Steam上很多买了都放着,有了胳膊机,用中午和下班前半个小时的时间渐渐都玩通了。在PS4上因为不好存盘,玩的时间长什么的一直没通的P5,也在Steam上完成了P5R所有的奖杯。

不过和以前比,现在好像更能玩进去日系的游戏,而不太爱玩比较3A的那些。塞尔达,P5R,还有现在仍然在玩的八方旅人2,都是一玩上百个小时,以前一定没有耐心,现在变得有信心玩下去。而大表哥2,都这么多年了,还是玩了个开头,啊,好惊艳啊,但怎么也不太想玩下去。还有2077,很认真地捏完小人,玩了一章一想以后得做很多选择吧,最后怎么选都不会满意吧,就没心思了。说起来选阵营真是我玩游戏时最大的雷。PS4上第一个游戏是《辐射4》到现在几次想继续都没继续下去,一进去就到上次停下的地方,要选阵营,顿时不想玩了。

今年的夏天之后自己差不多算是一个购物狂。起因是买了个高级点的打印机,既然买了就想好好利用起来,每天多打点东西,打什么,打出来怎么放怎么利用,渐渐的扩展开来,甚至增添了新的爱好,很多三分钟热度,每个三分钟都买了一大堆东西。倒是发现自己实在是个在任何方面都没啥天赋的人,因为这个发现就更像买点东西弥补自己缺少的天赋。现在楼下收发室的小哥都认识我了。不过买东西倒确实能缓解一些压力,可是自己这么穷…

夏天有一回在回家得地铁上,面前做了个半秃得中年哥们,捧着Switch玩P5R,我偷偷想,大叔还玩这个啊,然后才意识到,这大叔肯定是比我小的。再一想,我现在的爱干的事,和十几岁的时候真是没多少区别。路过甘家口常常回忆那里还是青少年的销金窟的时代,而我在那里买的东西,玩具兵人,盗版的谷子,贴画,漫画什么的,在现在都能找到对应和投影。以前在朋友圈发过自己买的小玩意想显摆,却被过去的同学问现在是不是在做玩具相关的工作。但不喜欢玩耍这些的话,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没法想象,也没有能够给我展示一下的社交。

想要改善的是,被无聊的刷手机占用了太多时间。老说怎么以前一天能看好几部电影,一个礼拜能看完一本英文书,还有时间玩游戏呢。因为以前用的是诺基亚不是iPhone把。本该是利用一点碎片时间看点有意思的,现在碎片连成片了,一大半时间都用来刷一些自己甚至没什么兴趣的东西,太讨厌了。很难改,还是想改。

营销

虽然东野圭吾已经彻底沦为稿费骗子,但这也太不学无术了点,还“我这种读白井智之的”…

手法不大众,结构不简单的我也能给您整两斤呢:

一群奇形怪状的人给整到个奇形怪状的岛上,一个个都奇形怪状地死了,侦探角色推理一番得出结论,全是自杀的,因为巧合看起来都像他杀,这时候一具尸体A站起来说不你说的不对,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线索,其实你才是死了,本来我们是要杀你的,因为刀太快,你的头还对在脖子上,没有感觉到自己死了,我们只好先装死。侦探扶了一下脑袋脑袋滚了下来。A去叫醒大家的时候发现大家真的死了,A对某个人说,是你杀的吧,原来这个人是喵喵,因为名字,读者都以为这个人是一只猫,A认为喵喵喜欢侦探,是为了阻止大家的计划来的,没成功就把大家都杀了,喵喵也承认了。两个人搏斗一番A杀死了喵喵。当A终于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小说的叙述者现身了,原来他也是来到岛上的一个人,而喵喵其实是外国人,那个国家的语言和这群人的语言发音相同却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所以喵喵在前面基本不说话,承认自己杀人的话是质问A是凶手的意思。那么小说的叙述者又是哪一位呢,他杀人的手法又是什么呢,亲爱的读者,还有三种解答在等着你。

就是这样的垃圾。

垃圾倒也不是全无趣味性,可垃圾吃出自豪感去踩东野圭吾简单大众…

以前对日娱不太了解的时候还觉得这个人的资讯挺有意思,现在知道的多点了再看真是…典型营销号。

我这个Blog的名字是不是要改回“坏话一条街”了😅

一些

印第

犹豫过要不要去电影院看,又怕看见年老的福伯会难过。真看了倒还好。

福伯的角色,印第与韩,我都有点不分角色和演员,所以年轻的部分,即使知道身体是别人的,脸是假的,也不妨碍看得乐呵。老年真的老了,不过古龙喜欢用背很直去形容老英雄,印第的背就很直。

后两部在我来说都是不需要的,一定要拍的话,5的形态还是比4好一点的,至少没有傻呀拉博夫。那阵子他真是无处不在,好想要继承一切似的,开罗人取下面具的瞬间我都在担心,千万不要是他。还好他糊了,不会再出现,这一集的下一代再不招人喜欢,也不会有他那么讨厌。两版继承人,似乎也体现出了十几年来环境的变化。

印第老了之后是有特殊气场的的吧,被他接触了,一切交通工具机能会大幅提升,在大城市里骑马是帅的。

无论男人和女人,都是无法从飞驰的摩托跳上飞机起落架的,所以在电影里,男人女人做这一动作都是合理的?

蛇和虫子不够多。

地动

要是几年前看,或许会在画风太丑,情绪表达有些一厢情愿的过度,格局到最后反而变小等等纠结计较,现在看,就真是有些受鼓舞。

因为一个年轻人画的追求和传承真理的故事中每一个主角面对星空的感动,就是现在所需要的东西。

也不想说很多,很难表达,或者不需要表达。

感动之外,理性与感性对角色的共同促进也很吸引人。见过太多对理性和感性的对立,单方面强调和对另一方的鄙视,实际上面对真理的话,因为有理性,才可以在真理有悖于自己的认知,社会的成见时,去选择真理,因为感性,才会有热情在自身利益有害无益的情况下,追求和坚持真理。二者缺一,就容易陷入算计,利己,狂信吧。

或许是题外话:以前看见乱世出英雄这句话,想象的都是侠客美人这些浪漫的事情,现在渐渐觉着,或许是些更现实的东西。好的时候司空见惯,轻易就能做到的事,在坏的时代可能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了。多数人都会随波逐流,把自己变坏一点来适应,而那些不肯去适应的人,宁可痛苦也要坚持做那个好的自己的人,就是英雄吧。

我自己是特别懦弱的人,大概渐渐就会用时代做借口把让自己变成坏人,但至少想要保持一下对这些美好的人的敬意和向往。征服宇宙,还是不太想放弃呀。

body

  • 以前也说过好几次了,大刘创作的高峰期,和那个相对自由开放的的时代是联系在一起的,他并不是趋炎附势,而是想对当时的趋向做一些反思。当然现在看起来,这种反潮流是可笑的,就好像一个北极的人,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就开始担心如果太阳升到中天,大家会不会热死一样。可是在那个时候,有多少人能想到,太阳在天边晃几晃就会沉下去呢。而现在对他的吹捧和贬低,也不过是各取所需的利用吧。就很讨厌和大刘相关的一切,无论好坏。
  • 现在是不是悬疑小说只剩下女性主视角多次反转这一种类型了,被推荐一本是这种,再被推荐一本又是这种,女作者写的是这种,男作者写的也是这种,不同的讲播,同一个口吻,每一本都难听的要命。不止一次地想,现在的人就只配听这些垃圾了吗。所有的这些烂书,还都得到了特别高的评价,因为主角是女的,是神经病残疾人,反派是男的,所有就少数群体了,女性主义了,写得再烂也爽到了。
  • 电影也不好看,就《银护3》还行。也不想去电影院了。过去可以忍受的那些,在电影院里用手机,说话的人,现在想一想就要疯了。

  • 19年电影这个圈子已经是个粪坑了吧,只不过这三年粪坑干了,屎都吃不上了,现在又有屎吃了可不得一个个喜得花式跳粪坑,溅得哪儿哪儿都是。
  • 《三体》实际上是十几年前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创造出来的,而现在,无论是对它的吹捧还是批评,却都是同一种保守封闭的思维方式的产物。
听完:
Righteous Prey:果然最后两个犯人没抓住,再一想原来这就是要表达的意思吧。一个有钱的凶手,配置了厉害的装备,造成大量死伤,而说到底,整个案子,凶手或被害人,都是有钱的坏蛋,唯一一个没钱的也是坏蛋。只是他们之间的游戏而已,对Lucas和Virgil来说反而更像无妄之灾了。如果不是系列的名字都带Prey,这一本就该直接叫做Not our Business
在听:
Devil in a Blue Dress:总记得自己看过这本书,因为很有名,听起来却完全没有印象。和同时期好人做侦探的小说还是有区别的,很多有因的愤怒。
在看:
《黑袍纠察队》:暂时觉得不难看,也没觉得特别好看。

版权所有 © 2024 Roof of the Winespring Brothers

主题设计 Anders Noren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