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all

发糕

看过很久了。也没太多好说的,除了马丁·弗里曼的讨厌。

电影是好久以前看的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根本不记得什么雪地埋钱。杀手是很有意思的,演得也可爱,可惜他一上来就杀死了警长,再怎么卖萌也只是觉得有时有趣,有时太夸张而已了。警察那边的刻画都挺好。踩雪,逗比这些,如果有个靠谱的导演,拍出来还是很好看的。价格便宜量又足的长镜头很聪明。

就是马丁·弗里曼太烦人了,和《真探》正好相反,这剧最大的后腿就是他。倒不是因为他的角色烦人,而是他演技太差,不管别人怎么夸他,我就是觉得他差过刘德华。模仿了口音可身体语言上一点努力不做,根本不像美国人,不觉得他是对表演非常认真的人,表现自己远比表现角色上心。

 

变形

这个也没什么好说的,事先完全没关注,上映前才知道沙哑拉伯父不会出现,还有变形金刚骑恐龙(我咋这么喜欢骑恐龙),就去看了,结果主演是马克沃伯格,尼玛!

倒是卖拷贝挺有认同感的,他就像我哋泥板打工仔一样,为了钱在自己完全不喜欢的所谓项目上浪费着生命,长年累月下来,对“项目”产生了深深的恨意。很希望他能甩掉包袱,拥抱理想,拍出一部充满触手和少女尖叫的超级动作片。

 

拆那

怀疑过好多友邻是不是有个秘密的推荐书的地方,经常看到他们在看同一本书,可能是我圈子小,基本上友邻不是互相认识至少也是有交集的。

翻书目发现以前借过他的《伪伦敦》,但没看完,那本书里本来是做配角的其实是真正的主角,作为配角控以为会喜欢,但果然当主角沦为配角的时候就开始深深地同情她了。书里好像还有其他的什么叫我很不喜欢,现在也记不起来是什么了,总之是没看完。

《鼠王》比较NG,所以也不算太看得进去,只是很吃惊英国还真有信马列的左派,其实人家成天工人运动呢,恩格斯都是在那里起家的,只不过这些年的英国电影和书,不觉间建立起了个正襟危坐讲小圈子笑话的傲慢保守形象。

《地疤》最好看,舰队城的设定非常有意思,除了女主角之外,其他的角色都挺好的,女主角是很作,故事的推进常建立在她的作上,最后倒觉着这是不是要气死小清新啊。还有一个非常酷的角色,出场就显得很厉害,还和概率有关系,有个吸引人的角色,很厚的书,看起来也轻松多了。

就是语言,翻译还是原文如此,谁的POV都幽幽的,文艺腔是科幻奇幻翻译的常态,拿不准是不是该怪作者。解密有些尴尬,从一开始就在埋的一条线,揭开之后特别失望。要说那件事也不算小事,只是非常现实,毕竟这是个奇幻小说,总觉得大秘密会很玄,结果就是个现实世界也一直在发生的事情,就显得不太高级了。

查了一下《地疤》是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对另外两部也有点兴趣,只是看介绍那两部应该没有舰队城什么事,而是在女主角家乡发生的事,主要的吸引力没有,估计又会是很厚的两本,大概什么时候心血来潮才会看吧。

 

巨灵

是很久以前在哪儿看见推荐的,说这个书可红了,好像还找过电子版,不记得找到没有,反正硬盘上没有,过几天也忘了。那时候也不知道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书。怪物的视角,野心勃勃的自私小男孩还算独特,不过真不喜欢看动不动就扯上白厅首相的故事,第三部知道结局也懒得看了,之所以记一下,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郭四出的书。

他要一直致力于给二十岁以下年轻人出书看,也很不错吧。

 

注水

看起来小李的系列真是在走下坡路了,看了一个短篇和一个长篇,都特别的水,特别是短篇,(也无所谓剧透不剧透了)看开头还挺有吸引力,二十几岁的小李,要和四个三十岁左右的美女谈话,在其中找到一个间谍,会很香艳似的,接着忽然出现了两个POV,一个显然是四个美女之一,一个是个在开车的人,两个人都好像要在一定时间里赶到哪个地方似的,这两个POV和小李那边案情简介同步进行,开车的人最后把美女撞死了。小李开始任务,有个人进来通知美女的死讯,她是在有目标的晨跑,开车的人是个赶时间的邮差,于是占了三分之一篇幅的看似间谍接头或杀人灭口的就结束了。案子不久后也结束了,间谍是个俄国美女,她既是俄国人又老问可疑的问题,显然不会是间谍,结果却真是她,还没出生就被带到美国,在美国长大,进入军校,混入高层,且不说这方法可行性有多大,费心费力培养出来的高级间谍,毛手毛脚地把自己暴露了,为了得到个美国有可能出兵阿富汗,中东,南美甚至俄国的“情报”。

看得我心惊胆战,我最近推断出美国最近打算深度涉入东亚事务,这可是需要牺牲一个埋伏了一辈子的间谍的重要情报呀,以后出门我要时刻留意周围的人,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都有可能是美国派来害我的。

好些

天鹅之歌

真是好长,和一卷比较长的时轮差不多。

非常难得,这次虽是后启示录,反乌托邦却在刚要露头的时候被扼杀了。一边看这个的时候,一边心血来潮玩了个辐射3,弄得无时无刻不处在绝望的天昏地暗中,那里面还有个角色叫Sister。

卖萌实在是很会写,他和大卫·盖梅尔有相似的地方,都很会写人,靠角色的魅力吸引读者,不管角色是不是招人喜欢,把他们写成熟人,读者就很难放手了。

有足以摧毁世界的力量设定的作品,大概都多少受到核毁灭的噩梦的影响,《魔戒》的产生都可能和原子弹有关。所以我喜欢的科幻奇幻门类,是建筑在危险和恐惧之上的,这样一想,剑与魔法,打打杀杀顿时显得深刻了很多,实在是个很好的安慰。

《精神病患者》

直到今年看过《希区柯克》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是看过《惊魂记》的,这回真的看完,发现自己以前还在豆瓣上打过个三星,完全不记得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其实以前是看过,后来完全记不得了,或者是另一个我看过,和这电影还挺搭。

好喜欢啊。不只是那几个著名的镜头,哪里都喜欢,最著名的地方之后拉掉浴帘的镜头其实更好看。开始还觉着金发姑娘有些老气呢,后来那小嘴唇咬的啊,这老头真邪恶。

《希区柯克》里的詹姆斯·达西完全是在丑化安东尼·伯金斯,把原版简化成娘炮神经质,其实这个人最主要的特征,还是小男孩气质。  

米隆

觉得系列是结束了,即使没有,可能也不会再看,米奇的系列更是毫无兴趣。

如果没有再开的三本,米隆会是我非常喜欢的角色,因为温太像少女漫画中YY出的人物,而米隆,心软,一谈情立刻想到后院的秋千,总被女人伤害,对父母特别依恋。这些特性让我觉着他非常亲切。

可六年后的三本,很不幸的,则把前面几本里早已存在,但很容易忽视的问题放到了明面儿上。米隆其实是个公主。

不止是温,所有的人,米隆的父母,埃斯波兰萨,大辛蒂,都以呵护米隆那娇花儿一般的玻璃心为第一要务,争先恐后地抚慰他一百年前失恋带来的创伤。米隆和温在一起几十年,温打人杀人给米隆见到了还得解释,必须这样不可啊,给你见到了真不好意思啊,让你心里难受了啊,米隆也总要暗示我心里是很难受啊你杀人好歹背着我杀啊。TMD次次都是你闯祸人家来救你才会这样吧。真不知道团结在米隆周围的这些出色的人物都看上他什么了。

科本对女性的看法非常奇怪,猜不透他是极度厌恶女人,大男子主义还是极度热爱女人。除了作为朋友出现的女性,他作品里的女人大都极为讨厌,还经常能获得不错的结果。虽说是悬疑作品,有时到最后一页还有巨大的转折,但是只要在打开第一页的时候说,要么坏事是女人干的,要么乱子是女人惹的,十有八九能说中故事的真相。

这回的弟妹讨厌程度,都让我觉着自己对《激战》中的梅婷过于苛刻了,的精神病不是自己能控制得来的,她也没有主动去祸害别人。他们这一家子,弟弟传教士情结,弟妹没人保护我我就堕落给你看,侄子假正经,想想一个挺好看的系列以讨厌的方式终结,就为了给他们铺路,好烦躁。

神枪手之死

我的耐心和银幕的大小成正比,早就听说这一部缓慢因此没有在家看过,果然是在大银幕上才能看得安心,不过在家一定看不好不是因为节奏慢,而是因为太紧张,我一定会受不了快进到后面看看几时开枪。

我当年一个花岗岩下巴黑,如今在小西天看的电影一多半都有他,布拉德皮特实在是太会挑片子,又舍得演傻瓜,我当初不喜欢他也就是因为他爱扮帅,演一次傻瓜就没法再讨厌了。卡西·阿弗莱克也是,演过罗汉的我大概都不会讨厌,他比他哥哥会演得多。

最喜欢的是萨姆·洛克维,还特意查了一下他的片子,能看的好少,想起七个神经病下了好久还没看过。

版权所有 © 2024 Roof of the Winespring Brothers

主题设计 Anders Noren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