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记没记错,我可能以前就看过两部韩国电影,一部是《野蛮女友》,一部是《杀人回忆》。所以我是真不喜欢含片。有时觉得韩剧,虽然也不会看,还更好理解一些:很多姑娘都是等待王子的公主,却很少有小子想做王子,便有韩剧来弥补。而韩国电影就没有这么好懂,我没法理解其中的感情,逻辑,有时候都看不明白演员的表情,就更不要说共鸣了。

《雪国列车》也差不多是这样,除了演员们的表情比较看得懂。

后启示录和反乌托邦这对好CP的背景下,对设定也不打算特别追究,可以认为那就是个空想的世界,没有坏疽,坏血病和雪盲症,力学定律和我们的世界也有偏差。寓言故事,这些都可以忽略。但确实不知道这个电影想要说些什么。后-反电影和一般的电影不同,它们就是为了中心思想存在的,不知道它在表达什么,让我非常难受。

后启示录造就反乌托邦的故事,一般就是出去和革命。出去属于后启示录,革命属于反乌托邦。选择自由+极端恶劣的生活环境,或是严苛刻板的制度+相对的安全,选择集权,改良或者毁灭。

追求/放弃自由,反抗/妥协集权,希望/绝望。主题无非这几个组合,可这个电影哪个都不是。看豆瓣知道原著是个绝望主题,好像外面没有回暖,最后车子开到地狱里去了。但电影本身看上去又像个希望主题,外面的气候正在变好,出去变成了可行的选择,美队一直杀到关底,面对Boss,内部改良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在这个时候,一对傻逼父女,放了一大炮,把车子里的所有人都害死了,人类就算没有变成白熊的屎也只能靠乱伦延续香火。而结尾的气氛和音乐又分明在表示,这是希望啊!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有评论说,这片子黑白人,把他们灭种了。可里面最讨厌的是黄种人啊,韩国男人因纽特女人以及他们的女儿,任性,自私,愚蠢,自以为是到令人发指。孩儿他妈温度计都不会看,自己出去送死不算,还连累死了六个别人。孩儿他爸更进一步,害死了全车的人,其中还有很多小孩子。这就是我无法理解的地方,导演对这样的行为是认同的吗,他认为这样的结尾是包含希望吗?

如果是这样,那我不认同他。

至于技巧方面,看《杀人回忆》的时候对他的横屏移动印象比较深,这次也差不多,别的就没什么了。火柴是最喜欢的一段,却不一定有特色,这类情节要美国导演来拍,没准儿会更热血。也许最有特色的是杀鱼,那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地方。后来知道是致敬《教父》,更莫名其妙。

做饭的师傅高兴地跑过来的镜头倒是真不错的。对接下来的蟑螂毫无感觉,前几年胃不好,吃过一种药,主要成分是蟑螂提取物,能愈合溃疡,还可以用来漱口和外用。只想着这东西肯定有营养,胳膊掉了还可以敷伤口。

演员们的主要问题是,各个演员的风格太不一致。

电影自己的风格也不一致,可能这本身就是风格?又不懂。

我就懂辐射3是个伟大的游戏。

还有后启示录不一定非要反乌托邦的,也可以正乌托邦。只是反乌托邦好写而已,厄休拉奶奶的本事不是爱谁谁就有的。

再有谁说韩国电影像港片我就跟谁绝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