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Switch的手柄又漂移了,开始很生气,新买的手柄才用了几天啊。又一想,是在名古屋玩的时候买的,已经整整两年了。

有时候又是完全相反的情况,某部电影是几个月前才看的吗,某件事是今年发生的吗,怎么好像是很久以前了。

又长,又空,就是这样的年月吧。

电影依然看的很少,一方面因为要学习,没什么时间,更主要的是,没什么特别想看的,有点兴趣的看完也没觉得多好。看完能对着字幕发呆,想着电影真是伟大的发明能给人带来多大的快乐啊,这样的时刻完全没有,甚至能被吸引住,手一直没有伸向手机的电影都几乎没有。

无趣,假正经,不性感。

打开个视频软件也是一堆恶心东西扑面而来。国产片国产剧一点也不想看,听演员说台词都尴尬得要命。别人看的时候跟着瞄两眼经常也觉得受不了。小死喜欢长安十二时辰里面一个演员,我也好奇看了两眼,差点没给雷佳音恶心死。实在坚持不下去。还有一回在电视上听了一耳朵不知道什么破案电视剧,90年代有个人给受害者点歌,作为大侦探得角色就特别聪明地得出结论,这人肯定特有钱,因为90年代点歌一定得花好多钱。所以这些傻逼玩意儿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写的吗,也太没未来了。偏见就偏见了,我就觉得国产剧国产电影全是屎,根本不值得去试一试那个可能不是屎。

今年一年都没去图书馆,一直在手机上看书,天冷了之后,中午不想在外面乱逛,去了国贸下面的书店,才意识到,在实体书里挑选的感觉还是好啊。虽然我一直是电子书的支持者,但是实体书的封面带来的冲击感还是不一样。想象一下,要是在Kindle书店或者腾讯读书上看到什么《时光之轮1-14(全)》大概就会想,好长好多啊,先存下来以(yongyuan)后(buhui)看。而那个时候在书架上,看到整整齐齐的一排,手情不自禁地就伸出去了。

所以很想回图书馆,可是很难预约,又老忘了带身份证,现在上班要带饭,饭盒非常重,加上一本纸书就更重了,所以还是一直在手机上看书和听书。

看书的感受还是比看电影好很多的。毕竟书的数量本身就比电影大很多,能发掘出来的趣味也多。虽然并没有发掘出什么新的系列,但是感动和触动的时刻还是比电影要多的。

不过对于Project Hail Mary这样的当红作品,是喜欢作者的单纯和心胸宽广,可是好几个我讨厌的人都说特别喜欢这本书,就觉得喜欢不能抵御太红的逆反。

最好看的还是三福,小花家的孩子终于出生了,可是包包死了,新冠也来了,很担心大家在下一本里会怎么样。

本来应该前年看完的《巫师神探》,因为太难看了一直拖到今年后半年,看完了有很后悔,这个系列已经完蛋了。Longmire倒是有了点起色,老头不要死要活地折腾了,好像要回到以前的风格,可是折腾的时候造成的损害太大了,看的时候,觉得自己想在考察失足老年人有没有真的改过自新似的。

总结一下就是,还是有书看的,并不像电影那么无趣。

游戏就还是瞎玩动森,真的是瞎玩啊,花也没种,几乎没在晚上玩过,星座的家具基本都没做过,岛也没建设好,想想自己到底在玩什么呢。最近因为升级,决定振作起来,最后好好玩一下,把岛建设好了然后离开,有些地区建设得太好都掉帧了。

PS4基本上没开过几次,好久都没领限免了。如果不是疫情,现在是不是已经在玩PS5了呢。也不一定有时间玩,因为现在在学习。

通过学习,也确实多了解了一些自己,我就是那种,八十多分的人啊。即使是自己喜欢才学习的,一样最多学四十分钟就没法专心了,自己下载的课程,看的时候居然偷偷玩手机,都不能理解自己了,为什么不关了课程干脆看手机呢,为什么还要“偷偷”呢。

小时候老以为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不用功,相信如果少玩会儿,或者每天能坚持学习,那肯定比谁都厉害。后来明白了,用功也是一种能力啊,能一直保持专心学习的专注力,每天学习好几个小时的体力,这些我都没有,不是不想做而是根本做不到。

但好歹还是在学习。有时候想,学习是为了看到更大的世界,可世界的门却在慢慢被关上,那学习还有用吗?

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又仿佛能感到希望,那就恍恍惚惚地继续学下去也挺好。

也是有乐趣的,即使焦虑时的安慰变成了新的焦虑,即使是知道是塑料的,快乐就是快乐,多巴胺是实实在在的。花出去的钱也是实实在在的。

还是希望世界会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