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NULL

实在不想在网络上和人争吵,但有的时候真的是挺生气的。

常觉得自己回到了小学时代,周围全是些仗着自己嗓门大仰着脸叉着腰喋喋不休训斥别人的女生。

另外,住在城里空调房的善人以为穷鬼们需要的,和穷鬼们真正需要的往往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可人家硬要给,觉得这样高兴,这就叫慈善吧。

车枪球

对短片兴趣一直不是很大,比较喜欢不慌不忙的铺排,而短片需要在在十几分钟内完成表达,往往会过于急切,过于主题鲜明。网飞这个,真有点跟风看的意思,期待不大,收获也不多。

虽说一直在玩游戏,可还是挺惊讶现在对人物的模拟已经做得这么厉害了,好几次第一眼都分辨不出是不是真人,这方面的技术发展的真快,八九年前,在PS3上玩游戏,就被感叹,这个不是电影吗,简直就像真的一样,而那时的3D动画表现,放到现在连网游都不如。想想这些技术发展到最后,大概可以让去世,老去的演员们重新出现在银幕上,会很有意思吧。

不过所有人物模拟的3D动画,看起啦都太像游戏了。也是好玩,游戏里出现这样的场景,会惊叹,好有电影感,而做成短片,又觉得像游戏的过场动画。可能也因为,完全拟人的动画角色,出现在真正电影里的机会不是很多吧,即使偶有出现,也常是漫改或者游戏改编作品。大公司出品的3D动画,基本上还是用的卡通建模,成年人的拟真3D形象,印象里都是在游戏里出现的。要是真这样细致的拍一部完整的电影,成本太高了,而且视频捕捉还是要找真人来演。

暴露的部分很无聊,像HBO电视剧似的,仿佛这样就够成人,好肤浅的成人。证人里裸露和主题完全脱节,显得特别虚伪,看蜘蛛侠的时候莫名的不能喜欢,这个是有原因的不能喜欢。第一集更是有意思,好像是为女性发声,同时消费女性身体,最好玩的是,看了眼原著,女主角的身体是车祸造成的,她为了迎合坏人的男人心态编造个强奸故事,因为他们爱听这个,动画没有保留这段,还是按强奸拍,又是为了迎合谁呢,怪讽刺的。

倒也体现了CG的优势,要是真人来拍,特别是到证人里那个程度,我就会很不舒服了,担心演员拍摄的时候会不会遭遇什么,承受很大的压力,用人偶就没关系了(好像也不是完全没关系)。

短片果然在环境背景建立上还是粗暴,不太讲逻辑,就牧场怪兽做得不错。一直在想为什么会有怪兽,怪兽为什么会从半空现身,从前面看,好像和别的好些短片一样,强制让观众接受设定,但结尾一下给出了答案,还完成了入侵者与保护家园者的反转,浇凉热血,只用了一个镜头,真是挺厉害的。

说是跟风吧,最总决定要看还是因为里面有斯卡奇的改编吧。前阵子看到有人评论他,别人很费力才能及格的题目,他轻易就能做到七八十分,可是要努点力就能达到九十一百分,他又不愿意使这点劲。这是他的缺点,同时也是可爱的地方。糙话讽刺和淘气是他的特色,但并不是核心,藏在后面对地球,人类,生活的热爱,才是他作品活力的所在。而且他真是机灵啊,和如今那么多把女权直戳到读者脸上的作品比,他用诡叙让读者直接审视自己的性别成见,就聪明得多。从他的小说改编的几部,从影片角度乏善可陈,而比起那些个深刻成人,可能因为年纪大了,我更愿意听一个老朋友眉飞色舞地扯些有的没的俏皮话。

可我年纪也还没大到可以欣赏齐马蓝。那个中老年人的思维,还他妈的回归自我,回归本源,本源是他妈的奴隶啊,眼前只有个蓝方块,这思想钢印打得还真够深的,一个见识过宇宙的思想回去擦你大爷的游泳池。

原著更为恶心,一再暗示科技让人类失去自我。对这类科学恐惧型的科幻简直厌恶透了,正是科技才让底层的人有机会摆脱他们的压迫桎梏,让女性可以打破体力的局限和男性站在平等的地位,让穷乡僻壤的小孩子也有可能接触到无尽的知识资源,而有钱有闲的人,就特别喜欢无病呻吟着觉着奴隶,乡下人,劳动者即使提升了自己,见过了市面,也该离开现代化的一切,回到不用思考卖力干活的本源去,不但没威胁了,还适合观赏,赞叹简单之美。

再说了,也还好齐马只是个小小的机器奴隶,初始世界只是块瓷砖,往周围看看,对自己当初世界的追求能把现在的世界变成什么样子,也不用说什么了。

CR

昨天夜里PSN登录不上,着了一会儿急。服务状态写的是28号12点维护,又为半夜12点是今天还是明天这个难题发了会儿愁。

每次登录不上,连接困难,都会担心这是不是永久的。最近硬盘有点不太够了删了好几个不怎么玩的游戏,要是就此连不上,就都白买了。

像每次一样又去搜了梅林固件和SS,最近刚买了一个新的ss账号,可也不知道能不能在路由上用,要不要换个华硕什么的。

早上起来急忙再试了一次,已经可以登录了,立刻懒回去,再次不想弄了。

自己也很厌倦这个循环,可也就这样了吧。

In The Valley of Elah

开始还以为是西部片,看了会儿觉得是侦探片,结果还是反战片。我也反战,可就不爱看反战片。

即使不说题材,过于严整的编剧方式也是不喜欢的。在这种事上也是有点双标,如果国产编剧能踏踏实实的写这么个剧本,我会觉得非常感动,因为在国内的电影环境中,肯以专业认真的态度去琢磨一个剧本,这本身就是创作者的一种激情。而作为美国片,人家好编剧都是这么做的嘛,前面有个无意识的反置国旗,后面一定会有有意识的反置国旗对应,前面含混的话,后面一定有解释,我就会觉得,编程般的编剧法,会不会太刻板了。这就是双标吧。其实对国产电影,真是不该降低标准,但也无所谓,我都不看。

看女演员眼熟,直到演员表才知道是查理兹塞隆,看见了付兰兰,一会儿又出来个兵头也挺圆的,我就想这是付兰兰他弟,我刚才看错了,把他当成付兰兰了。其实是俩人,一个是付兰兰,一个不是他弟。脸盲症发展到可以去和超人交朋友了。

苏珊萨兰登真是长了张像好演员的脸,她看过尸体之后在走廊里那个伸着手的姿态,还挺打动人的。

格雷格贝尔这位作家,我是不是该拉黑他呢。

看完了他的书感到很遗憾,这么多好点子,给他想到了,实在太可惜,那些写得好的作家就没法写了。

当然我要是能早发现他就是《天使女王》的作者,也不会对《移动火星》有很大的期待。

开始还是有点兴味读下去的,年轻人的天真无知写得还好,比如他们去反抗校方独裁,对方说,我知道你们背后有人,主角傻乎乎地回头看了一眼,看到这里还觉得也是挺可爱的。而这样的地方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描写都是干枯的,简直怀疑作者没什么写作才能。因为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我想到了一些有趣极了的东西,感受到异样的美丽,但是却无法用文字表述出来。比如晴朗的夏夜,无云的天空,皎洁的月光和清凉的微风。这种时刻我总是觉得美得都有点难过了,可又特别安详舒服,既希望一直就这样呆着享受,又因为这刻美好总会结束而害怕,想干脆点自己别傻呆着了,主动结束干点别的事情吧。这一类的感受,我经常想表达出来,可是总找不到准确的文字,不要说给别人共鸣,连自己都过不去。所以我就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

我看格雷贝尔也不是这块料。

那么好的背景啊,火星上神奇的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活方式…还有接近因果律的神奇科技。如果作者有点自知之明,和一个表达能力比较好的作者合作,大概能产生出真正神奇的作品吧。

这也看出来,大刘真算不上文笔故事差。

他算是被fans坑。

《亚瑟王》是本来打算到电影院看的电影,只是迟了一个礼拜,附近的电影院都不再排片了,可见票房有多不好。

可还是有点期待的,到底是盖里奇拍的嘛。

观感很奇妙。经常能感到,这里“拍得”很有趣,这有趣放在一个极端无趣的故事上,特别可惜。

亚瑟王的故事,按说很好拍电影,人多帅哥多,而人物又有很多善恶纠结,也有绿帽与原谅。盖梅尔以亚瑟王(还有他爸爸乌瑟)为原料写的几本书都很有趣;而T.H.怀特那套《永恒之王》简直有趣极了。我第一次看的是第二本,其中少年人的活力,哀怨与躁动非常触动人,回头再去看第一本,幼稚的很,几乎就是本儿童读物,整套看完才发现,这本书是随着主角的年龄变化的,亚瑟还是的孩子的时候,就是一本孩子视角的儿童读物,而随着角色们的成长,变老,书也渐渐地严肃起来,变成了相应年龄时对世界和生命的思考。

虽然马洛里的原版稀里糊涂地都看不下去,可亚瑟王的故事就是有这么多发展空间。

而电影,只要选取得当,拍出个好故事并不难吧,却空放着一个街头小霸王的设定没有好好使用,反而充斥着愚蠢的角色和情节。

这些拍电影的人,有时候真不知道他们是聪明还是傻,又是被什么制约着。

《机动杀人》这个电影看得很神奇。我有一个人人还在买硬盘的时候买的盘,里面都是胡乱跳的电影,有时候不知看什么好,会从里面随机选一个电影看。这阵子选片,每次都会选到又安吉丽娜·朱莉的,怎么就这么巧,好像世界是有规律的。

上回碰上了杰弗里多诺万还不错,所以也不算太排斥。

这个里面是讨厌的伊桑霍特,也只能靠‘我讨厌他真是太有道理了’获得满足感了。

开头还行,我选片的时候,把taking lives看成了talking life。又看见鼹鼠精梳个60年代头,和一个拿着吉他的男孩子一同上路,

以为是摇滚少年一路说话艳遇吸大麻的公路片,发现是犯罪片的时候还真吓了一跳。

接下来就越来越不好。朱莉还是哪儿也入不了戏的样子,开始很厉害似的,不久就落入最俗的俗套。电影似乎也不是说真的那么直,期间也暗示了猛锤坳的一个警员是凶手的可能性,我也想过一下,会不会凶手的妈妈也是坏的,和凶手合谋,故意报案,再把受害者认作儿子,让真凶远走高飞之类的,但也只是想一下而已,因为伊桑霍克演得实在太差了,随时把“我是凶手,看我难道不是很可疑吗”写在脸上,即使剧中放了假饵,也只会觉得奇怪,警察怎么看不出来呢。

也许卖点就是朱莉的裸体,别的无所谓吧。可惜我不是很感兴趣,又不是欲求不满的中学生。

那位假饵警察,多少有点联想到三松的波伏娃,月底新的三松就要出了,我居然还有点期待,看过四本就放不下,还是没办法。

帐14.1

今年第一本书就没看完。John Corey系列,分数也不错,读者人数也很稳定,想着该是很安全的。

主角自我感觉爆棚可以忍;见个女人自己追天经地义,别人追就是小人,勉强可以忍;因为不爽一再无理地打断别人的说话,几乎不能忍;更衣的时候开始嘲笑情敌鸡鸡小——TMD要看这种东西我找个屎尿屁电影好不好,到这会儿总能笑个好几次了。

因为DF又要出新的,又看了本都市奇幻,印证了无奈感,让狗血系列DF坐都市奇幻第一把交椅这是多么逊的一个类型。另外这本书叫Fated,我一直给想成Fatted。知道还有一个系列叫Slim的,还想怎么都在身材上打转呢。

两本科幻都还不错,当然咯,阿瑟和艾萨克。

发觉看系列的时候,经常在第三本决定是否付出感情。像侦探类看了三本,见着常驻角色有了亲切感,就能继续看下去。奇幻类不是三四卷本的大约也就看过时轮,冰火和哈利波特还有DF。冰火现在第三卷还停在三分之一,偶尔打开一下,立刻不想看。HP倒是看完第三本了,也没能继续下去。DF是感到很亲切的,因为中文版二和三之间隔了好几年,那时候系列还有“我也是硬汉侦探类”的自觉。时轮就被那一卷害了。

贝莱和丹尼尔这系列很惨,格局是每卷一个独立故事的侦探小说,可人家侦探小说都一出十几二十本的,这个刚建立起感情就完结了。虽说机器人是一直贯穿神经病史的,我还是很想看贝莱的开放空间恐惧症。

对于头脑控制,哪怕是出于善意的影响,总是不喜欢,特别是消除记忆,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删除别人的一段生命,还经常是一副你太蠢,记住这些没好处的姿态。

阿西莫夫在写这个超能力的时候,设定了使用者的严肃认真姿态,所以比黑衣人,遗忘咒感觉略好一些,要完全接受还是不行。

丹尼尔后来也是实施者,可这时候相比起来,还真是乖巧。

看阿瑟·克拉克的时候,总想到刘慈欣。我还是不相信黑暗森林那一套,缩在银河一角的受害妄想。看人家喇嘛星人,来了,被骚扰了,甩都不甩就走了,根本没有理睬我们这些精力旺盛的小虫子。也有慈爱型的,看到地球人,就像看到少年的自己,暗中推动一下,期望着我们能经历他的喜悦,避免他的错误。

还是这种心理比较正常,比现实苦闷无处不在好。

再说就算外星人都和地球人一个性格,文明发展还是会影响行事方式的。开始看见好的了就直接去抢,后来开始为自己找宗教正义的理由,现在经常就弄个公司去开发,振兴当地经济。换汤不换药现在还是不太血腥了嘛。所以即使被很像地球人的外星人发现了,恐怕也不会立刻变画片儿,既然他们很像地球人,总会来投资顺便娶个地球公主吧。

特别不爱看抢险救灾的境况下,对阿瑟这一套乐观小伙儿化险为夷倒是越来越习惯了。

《巴比伦的陷落》也是期待了一阵子的,以为是黄暴片,实际上是机器鸡笑不出来真人版,看的时候一直觉得自己在漏气。

《急速风流》很好看。以前对朗霍华德没什么感觉,老拍些正儿八经的电影。这回故事本身非常好,技术活又出色,叫我很是沸腾。

野心

彗星美人

好像小时候看过,对女主角的脖子有印象。

最后一个镜头好看,还有梦露,别处也看不出多好。女主角太不行了,长得不好看,演得很夸张,总是直着眼睛做深邃心机状,形象也不好,根本无法想像她在舞台上能展现什么魅力。

贝蒂·戴维斯还真不错,很可爱,当她露出些老态的时候,反倒令人心生怜惜。可她的角色代表的含义我不喜欢。一把年纪事业有成,黯然地感叹身边没个男人生命到底不完整的女人,和一把年纪事业有成,黯然地感叹初恋是多么美好的男人,这两种最恶心人了。

喜欢盲女的都是中年猥琐男,喜欢白衣黑长直的也是中年猥琐男。

 《七个神经病

原以为是七人组合的偷抢拐骗片,还真是说神经病的,说好了七个神经病,其中两个是一起的,还有一个人算两个,偷工减料。

代表了我很不喜欢的一种创作方式,以出人意表为目的,装模作样。

好的意外,应该经过铺垫并且合乎逻辑,而不应该像网络上的段子一样,单纯给人个意外就洋洋得意。

如果没有后来的“意外”,抹脖子的故事只是有些极端,献宝似的捧出来的真相,反而让故事失去了合理性,因为原本故事的逻辑是建筑在孤独绝望上的,如果有家人需要相互扶助,人不会做这种事,更不会在家人面前做。

纸牌杀手也是一塌糊涂,即使是神经病,做疯事儿的时候也是有自己的理由的,尽管在别人看来里有可能非常怪诞。好多有趣的电影,也都是建筑在怪诞逻辑上的,但为怪而怪,想怎么来怎么来,就显得非常做作,一股子拼了命就是不上劲儿的无力感。

前两天看的《迷幻》也是,我不喜欢的导演很少会令我失望,分明是狗血烂故事一个,恨不能揪着观众领子喊,没想到吧,转折多吧,充满了人性的险恶哦。

满地段子手野心家,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版权所有 © 2024 Roof of the Winespring Brothers

主题设计 Anders Noren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