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就担心会仆街的电影,没有仆街,还能吸引很多人去看书,是件好事情吧。

雷德利·斯科特对我来说是迷之导演,从《角斗士》开始的一系列古装片,都有点见之生厌的感觉,积累起来足以让我把他当成一个假正经。科幻片看过《银翼杀手》,没看过《异型》,现代片看过《火柴人》,《塞尔玛和路易斯》只看过跳崖,《黑鹰坠落》也是当作古装片看的。算下来我可能是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说他。

从既有印象一直担心他会拍出一部沉重黑暗的电影,这样的想法可能是低估了导演的职业道德。

书可电影是不同的表现形式,差异也是自然的。在书中前面很大的部分,是非常具体的问题,和非常具体的解决,这些在电影里很不好表现,所以在初期遇见的种种危机就被简化,书中这一段是工程师的力量,而在电影中更侧重了乐观的精神。这样一来也导致了书和电影中感情点的差别,看书的时候,最大的爆点是,和地球联系上的一刻,现在还记得听到这一段的时候,是去年11月2日,去西直门那边,顺便进动物园溜达了一下,在水边走着走着就泪崩了,真流了一点眼泪。因为书中这个时刻是,跟着主角克服了多少困难,好几次生死存亡的,终于看到了最大的希望。电影里因为对困难没有那么具体的描画,这个部分就轻了很多,最感动的是坐在那里看火星的场景,画面带来的直接刺激,文字又是做不到的了。

看《银河护卫队》时就在想,七八十年的这些充满无法无天的快乐的歌曲,简直就是豆比们的主题曲嘛,想象着《火星人》拍成电影,大概也该是在这样的音乐下忙活着的场面,还真是这样拍的,也就很满足。

对路易斯的刻画也比较好,她上飞船之前的那个停顿一下就确立了角色,其他的船员们就有点模糊了,不过听书的时候也是很久都没分清男船员们哪个是哪个的。

气质上是比原著严肃些,也抒情一些,有些小调皮还是不错的,比如拿十字架思考那里,拍成一种从宗教中获得力量的误解。

地球上,除了中国的部分都还不错。中国部分算是唯一的成真了的担心,我就觉得他们这里不会按原著拍。这是不是也因为电影和书媒介不同?我有时候真是觉得奇怪,外国导演有这么傻吗,这样的处理是不是为了迎合观众的既有印象?表演也怪得很,陈数以前也演过数学家的,看上去却像个ABC硬装的中国人。

我从国家航天局出发坐了四站地铁去看的这个电影,想想很好玩。

如果电影能在地球上抚摸植物小苗的镜头结束,那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