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有乘客都死了。有十几个患上身后PTSD,不能认识到这一事实的,就是电影中的角色们。
  2. 以电影的表现看这些乘客生前多少都有孤独,不满足等状态,Claire和姐姐冷战,Eric缺少自己的生活,工作靠网络交流实则疏远人群,珊农是孤儿,机长有家庭问题。
  3. 每个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缺失和扭曲。Claire完全不记得乘过飞机,所以她在床上醒来。开头是Eric的记忆,他记得自己在飞机上,在飞机下,但不记得过程,这个镜头里的Claire是别的演员的模糊脸。机长夸大了自己的过失(也可能忘记了开飞机的是自己)。其他角色对事故的回忆也互有出入。所以Claire在床上醒来不是bug,开头Eric隔座的女人也可以解释,比较有问题的是Perry和Toni,他们都是使用假身份以Claire熟识的人出现,Claire竟然拥有和这些人相熟的记忆。而其他人的引路人,都是鬼鬼祟祟地接近亲人,并且以自己已死的事实提示对方。这是不合理的,编剧太随便了。
  4. Claire第一次见Perry的时候,他身边是Eric的爷爷。在医院见到了珊农的妈妈,和她擦肩而过的又是Eric的爷爷。
  5. Eric过于急进的追求方式,可能是PTSD的症状之一。他在飞机上的表现斯文得多,一直没跨越两人之间的座位,直到最后试图保护Claire。当然更可能这样只是为了把Claire放到镜头之外。但Eric的PTSD确实非常明显——把注意力放在追女上以避免回忆,刻意装作状态良好,通过危险刺激的活动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也是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不光是因为拍得不好,看到一个人努力地证明自己活着并且要活下去,最终却得到那样的真相,是非常残忍的。再去说必须自己发现就太矫情了,做治愈状也有些虚伪。
  6. 乘客们都比较无情无义,临了相聚一场,Claire一心想帮助他们,领悟之后都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包括Claire特别关照的珊农。Arkin在知道真相之后,去找了Claire,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并且给了她提示,算是尽完了机长的责任。Eric没有立刻离开,一直等到Claire明白,带Claire走的可以说是他。
  7. 因为Claire问过Eric一句“你为什么没有告诉我”,所以很多人认为Eric是一早知道的,其实在删减镜头里,Claire知道Arkin是机长之后,并没有马上看到乘客名单,而是找了Eric一次,Eric此时已经知道真相,他对Claire说,无法帮助她,并且感谢了她。Claire误会这是把他们之前的关系当作治疗的一部分而生气离开。那句话针对的是这个场景。另外这部分的表演其实比正片里好一些。
  8. 最后的剪接,会给人一切都是死前幻觉的印象。但电影并不只Claire一个视角,有Eric视角的从事故到发现真相的全部过程,所以这个说法并不是很成立,这里的手法,也可能只是剪接,也可能,谁知道电影中世界的时间和真实世界时间的比例是怎样的呢。
  9. 这个电影的恐怖之处在于,我是在出去玩之前看的。治愈之处在于,它治好了我对温哥华的执念。这么多年,不时仍会幻想,自己上了UBC,住在温哥华,遇到了另一些人,最后会是怎样。而电影中我看到了温哥华的颜色,阴湿的冬天,看来永远不会散去的云团。这个地方一年能有几天不下雨,情绪完全靠太阳能驱动的人怎么生存。
  10. 之所以为一个特别乏味的烂片写这么多是因为看到了别人的评论,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感觉就像身上有虫子在爬。

hipstamaticphoto-490322600.968448

That’s fart.

一个挑剔的人,如果看书看电影,多数时间都找不到自己完全满意的情节和角色,那么只要这人有哪怕一丁丁点创造力,他也早就该动手了吧。

真悲哀啊。